编者按:两会进行时。3月4日,《中国经营报》就后疫情时代如何提振消费、发展实体经济等问题,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、澳门官方网入口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,以下为报道全文。
“疫情对零售业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,特别是去年冬季以来,部分地区又出现疫情,一些服务行业受到了很大影响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澳门官方网入口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沈国军说。
由沈国军创立的澳门官方网入口集团,是一家多元化实业发展与投资集团,拥有商业、地产、黄金、文旅、投资、金融等多个业务板块,拥有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,澳门官方网入口的发展壮大,体现着沈国军倡导的创新与变革、诚信与责任等企业家精神。这些理念,在带领企业应对疫情危机,在后疫情时代引导企业创新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。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围绕疫情对零售业的影响,后疫情时代如何提振消费、发展实体经济等问题,沈国军接受了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的专访。
他认为,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对实体经济是一种利好,线上也依旧繁荣。因为从长远来看,疫情只是加速了未来趋势的到来,而非临时性的改变。因此,作为传统企业,要积极拥抱变化,做好数字化,这样才会让企业未来在面临类似危机时,更加从容应对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: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,目前零售业的恢复情况如何?疫情的影响是否还会延续?
沈国军: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是深远的。虽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零售业逐步复苏,但是疫情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散去。特别是去年冬季以来,部分地区又出现疫情,再次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。餐饮业、百货商店和旅游业,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等服务行业受影响最为严重。
目前,我们已经进入到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,在政府的指导扶持下,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防控应对机制。另外,随着疫苗大规模接种,疫情的负面影响应该会进一步减弱。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企业尽快恢复发展。对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,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:在过去的一年中,你认为哪些政策措施和手段,对消费行业应对疫情影响起到了较大的针对性作用?这些帮扶政策逐步退出后,消费行业应如何发展?
沈国军:为了拉动消费积极性,政府通过发放优惠券、发展线上消费等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,提升了人们的消费积极性。这些特殊时期的帮扶政策退出后,还需要出台长期有利于提振消费的政策,例如免税试点的进一步扩大、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、提升居民收入等。在政策落实方面,也需要有相应的更加可执行可落地的配套机制以及督促落实的机制。消费行业自身也要抓住帮扶性政策的利好窗口期,积极提升自身在疫情防控、创新消费方式、积极向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力,在疫情结束后才能顺应时代潮流,更好更快发展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:在过去的一年当中,党中央把保就业放在各种政策的核心位置,作为在市场一线的企业家,你觉得在保障就业水平稳定方面,企业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?如何做到稳定就业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平衡?
沈国军:疫情暴发后,一些企业出现了暂时的经营困难,用人需求减少,特别是在稳就业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的中小企业,在员工保障方面的压力是比较大的。对此,从中央到地方,也出台了不少支持企业发展、鼓励企业吸纳劳动力的政策举措。比如,推出减免税金、特惠贷款等有力举措,在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,只有企业能经营下去,能在困难中支撑下去,才能稳住就业。因此,稳就业、保就业首先要帮助企业克服困难,让企业发展有底气、有动力,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提供更多就业岗位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:从你观察的角度看,疫情对于线上和线下的影响有什么不同?在经济生活逐步恢复常态后,线上线下的恢复程度又有怎样的不同?
沈国军:疫情对线下实体企业的冲击显而易见,并且短期内很难完全散去。疫情的暴发,也促使传统企业积极尝试向线上转型,如果能抓住机遇,或许能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。但对于线上的企业,特别是互联网企业,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削弱,反而激发了线上需求,如在线教育、文娱游戏、生鲜电商、线上办公等获得了进一步长足的发展。
当疫情慢慢消退,对线下的实体经济固然是很大利好,但是线上经济也不会出现很大逆转,线上繁荣依旧会继续。因为从长远来看,疫情只是加速了未来趋势的到来,而非临时性的改变。因此,作为传统企业,要积极拥抱变化,做好数字化,这样才会让企业未来在面临类似危机时,更加从容应对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:近年来,中央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在政策的优先位置,极力通过各项手段和措施,将金融资源、社会资源的配置向实体经济倾斜,你认为,这些政策和手段目前是否收到了实效,实体经济的营商环境是否有根本性的改善?
沈国军:从目前来看,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,针对性强,助力实体经济尽快从疫情中复苏,推动营商环境朝着不断优化的方向发展。
但是在各类企业商会的调研中也发现,部分行业及企业对于政策的获得感仍相对较弱,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,在获得银行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方面仍然较为困难,导致民营企业难以获取中长期融资。
向实体经济倾斜的一系列政策、资源,如果要更多企业受益,建议需要进一步在建立配套落实机制和监督环节上加大力度。